口腔溃疡,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,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,呈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,周围充血,可因刺激性食物引发疼痛,一般1~2周可以自愈。普通感冒、消化不良、精神紧张、郁闷不乐等情况均能引起该病的发生。好发于唇、颊、舌缘等,在黏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,但在角化完全的附着龈和硬腭则少见。口腔溃疡呈周期性反复发生,医学上称复发性口腔溃疡(ROU)或复发性阿弗他口炎(RAS)。可一年发病数次,也可以一个月发病几次,甚至新旧病变交替出现。该病多数发生在20~50 岁的患者。
口疮虽生于口,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。脾开窍于口,心开窍于舌,肾脉连咽系舌本,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,任脉、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,所以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说:“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”口疮之火,不独责之于心。平时忧思恼怒,嗜好烟酒咖啡,过食肥甘厚味,均可致心脾积热、肺胃郁热、肝胆蕴热,发为口疮,多为实证;肾阴不足,虚火上炎,发为口疮,多为虚证;年老体弱,劳倦内伤,损伤脾胃,可致中焦枢纽失司,上下气机不通,上焦之阳不能下降,下焦之阴不能上行,心火独盛,循经上炎,也可发为口疮,此多为虚证。李东垣在《脾胃论》中说:“脾胃气衰,元气不足,而心火独盛。心火者,阴火也,起于下焦,其系于心,心不主令,相火代之”,“胃病则气短,精神少而生大热,有时胃火上行,独燎其面”。
治疗口疮要分虚实,辨脏腑,辨病与辨证相结合,才能取得较好疗效。口疮临床见症颇多,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。若患者是青年,口疮剧痛,犹如火灼,便干尿黄,多为实火,当责之于心、胃、肝,治宜清热泻火、解毒止痛为主。如舌头溃疡较重,多责之于心,以黄连解毒汤、清心莲子饮随症加减;如口腔溃疡兼见口臭口干,牙龈肿痛,口唇焦裂,多责之于胃,以清胃散,随症加减;如兼见头晕头痛、目赤目眩、头面烘热、口苦咽干等肝火上炎症状,则以龙胆泻肝汤,随症加减。但火性炎上,上炎头面诸窍,一经有火,则可“燎原”诸经,临证不可拘泥。
若患者年老体弱,或女子血虚之体,口疮隐隐作痛,咽干舌燥,烦热或五心烦热,舌红少津,为虚热虚火,治宜养阴生津,清降虚火。此类患者多在降火药物中配以滋阴之品,在滋肾阴的同时兼顾肺胃,多以知柏地黄汤、沙参麦冬汤、益胃汤随症加减。
病案举例
案例1
杨某,女,27岁。
口腔溃疡、牙龈肿痛反复发作2年余,甚则咽部脓肿,口气秽浊。月经、带下如常,阵发性胸部刺痛。纳可,寐安,便干,大便2~3日一行。形体偏瘦,舌淡红,有齿痕,脉弦滑。
方药:升麻60g,黄连10g,生地黄30g,当归20g,生石膏30g(先煎),知母20g,麦冬10g,怀牛膝30g,丹皮10g,炙甘草10g,蒲公英30g。
7剂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,又以清胃散加减,服5剂痊愈。
按语:此患者牙龈肿痛、口气秽浊、便干,乃胃火症状明显,故用清胃散加减治疗。
案例2
周某,男,37岁。
口腔溃疡、口唇疱疹7天。病初发热,体温38~39℃,经打针、输液后热退,头晕,小便黄,口腔溃疡影响纳食,寐差,便调。舌红,苔焦黄厚,脉沉弦。血压140/100mmHg。曾患中耳炎引起右耳聋。
方药:桑叶10g,杏仁10g,栀子30g,元参30g,炙枇杷叶30g,连翘30g,板蓝根30g,花粉30g,生石膏(先煎),蒲公英60g,生甘草10g。
7剂后患者溃疡消失。
按语;此患者,发病于9月,燥邪当令,故用桑杏汤加减,清外感余热,滋阴润燥,则溃疡自消。
案例3
陈某,女,56岁。
口舌溃疡、疼痛3年,严重时咽痛,每因感冒、食刺激性食物加重。晨起口苦,烘热汗出,纳可,寐多梦,便调。舌暗红,苔薄黄,脉弦。7年前因子宫肌瘤切除子宫。
方药:栀子30克,连翘30克,莲子心6g,竹叶6g,麦冬15g,丹皮15g,炒枣仁60g,煅牡蛎30克(先煎),木通3g,白芍30克,黄芩10g,茵陈30g,怀牛膝45克,百合60g,生地黄30克
7剂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。
按语:该患者舌部溃疡、疼痛,为心经有火;晨起口苦,为肝经有热;烘热汗出,又为更年期症状。在方药中,有清心莲子饮、龙胆泻肝汤、百合地黄汤的影子。笔者方药不拘泥一证一方,根据患者实际,将成方裁裁剪剪,所谓无方胜有方。
案例4
何某,男,49岁。
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~3个月,以嘴唇内侧为重。鼻干,目干,咽干,口渴,纳可,寐安,便干,1~2日一行。舌红,苔黄少津,脉沉弦细。
方药:知母15g,黄柏30g,生地黄15g,丹皮10g,泽泻10g,莲子心6g,栀子15克,连翘15克,石斛30g,怀牛膝30g,茯苓30g,山萸肉15g,女贞子20g,旱莲草20g,砂仁10g(后下)。12剂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汤药后,配丸药服半年巩固。
按语:该患者,年过六八,阳气衰竭于上,面焦,发鬓须白,肾气虚弱,阴虚火旺,虚火上炎则口、鼻、目干燥,以知柏地黄汤合栀子连翘汤加减,滋阴清火。又因“阳虚好治,阴虚难调”,故配服丸药,巩固治疗。
总之,口腔溃疡,皆因“火”引起,无论是实火还是虚火,无论是肝火、心火、胃火、肾火,都应根据患者体质,随机应变。治疗一脏,兼顾他脏。实火,以清热为主。溃疡日久,或年事已衰,或素体不足,祛邪兼以扶正,清热兼以养阴。
来源 王九一某位学生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